歷史遺跡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外訓】社會工作督導倫理 107.6.29


社會工作督導倫理  陳宜珍(暨南大學社會工作系)

一.名詞定義:
(一)「倫理」是自律性的行為規範,因分際、關係而產生相互對待的方式。
(二)「社工專業」是運用"人和人之間的影響力"去使人發生改變的專業。「社工專業」會不斷吸收負能量。
(三)「督」:了解、評鑑、管理。
「導」:良好關係中,達成有效率、有效果的工作。

二.回歸初衷:為什要當社工?你是怎麼變成督導的?

三.社會工作督導的獨特性:
(一)世俗性:在新自由主義下對面公眾【責信】而呈現的績效評估。
(二)神聖性:
1.對於"被不當對待的人,企圖改變其處境"。
2.「愛」:對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人,願意去接住他的情緒與狀態。
「情」:不只是「人情」,更包含情緒、情感。
(三)督導是倫理與服務品質的把關者:
1.倫理:在組織倫理、行政倫理與人情義理中看見專業倫理。
2.權益:在家庭、社區、社會中談個人權益(包含社工與案主)。

四.社會工作督導的重要特質:對個人內在動力、環境與關係的覺察。
(一)把問題攤開來,不是什麼事情都under table。
(二)有能力面對"把議題事件搬上檯面"的能力。
(三)督導本身面對衝突時,對張力的承擔。

五.社會工作督導與直接服務的平行歷程:
(一)督導同理社工,社工才能同理案主。
(二)empowerment  。力量是來自於社工/案主的內在。
督導狀造讓社工找到"權能感"的環境-->創造真誠相對的情境-->empowerment

六.接受督導與社工之間權力的差異:
(一)透過督導的權力協助社工的提升。
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督導濫用權力,但更多時候督導適當的運用權力讓我們窩心(如創造大家一起努力的氛圍)。
(二)督導對權力的敏感度:
1.性別/性傾向。 2.年資  3.年齡  4.族群   5.宗教   6.身心障礙
當處境顛覆我們對於傳統權力位置的擺放,就會覺得"錯置"。

七.督導關係中的"似治療性":情緒支持功能。避免雙重關係。

八.督導與社工目標的一致與不一致:
【除了"創造案主最佳利益"以外的事情...】
案主福祉與其他重要關係人的福祉(包含社工本人)
面對、調整、協調。

九.督導關係的界線:
(一)情感性關係、混合型關係、工具性關係。
(二)專業界線:
1.不可跨越:涉及性議題的親密關係、轉移與反轉移、個人利益。
2.可跨越:利他行為、激勵的效果;社群性活動。
ex:揪團購可以嗎?

十.不當督導行為:
(一)4D:職責(Duty)、疏忽(Dereliction)、直接(Directly)、損害(Damage):因職責的疏忽直接造成的不當損害。
(二)瀆職:督導使用不合法的手段達到目的或不法行為(包含未接受足夠訓練)。
(三)失職:督導未盡到應盡義務。

十一.督導歷程中的個人因素:
(一)價值觀念:家庭觀、金錢觀、愛情觀、生死觀。
(二)情感與情緒:轉移/反轉移。
(三)自我揭露:有意/不自覺。

十二.督導關係平行歷程的倫理檢視與倫理實踐
督導不完全是天性(ascribed),更多是後天賦予的腳色和任務(achieved)。
必須學習、體驗、模仿和內化後展現於外的氣質和能力。
氣質因人而異;能力有其基本要求和前提。



































個人對關係中位置的察覺?
是否同在(還是在外面遠遠的?)
高低階級關係?
距離感?在有距離下輸送對同仁的關切。

十三.督導在面對社工與案主間的優先順序
1.案主、案主家庭和社工的安全。
2.法律及專業倫理層面的考量。
3.文化的敏感度。
4.社工處遇的理論導向。
5.轉移/反轉移的考量。

十四.社工督導的靈魂--思辨與熱情
提出思考的熱情對思考內容的思辨與批判:承擔責任、開放性、全心全意面對。

十五.督導的日課:
自我裝備:閱讀、書寫、觀察、討論、傾聽。
思考:覺察、想像、分析與重新思索、找出重複類型。

十六.結語:
覺察對權力的戒慎恐懼。
面對自己的缺乏:有專業的人能面對自己的不足。
面對壓力的時候依然微笑。

-----------------------------------------------------
原本想偷懶摸於不來上課,上完以後覺得"幸好有來上課"。
對自己面對的瓶頸、挫折有更多的覺察。
對部屬長出更多耐心和陪伴的心。
不要急,慢慢來。和自己這樣說。

既然做了助人工作,那就得相信人學習與成長的可能性吧。
陪伴他人,如同耶穌陪伴我。
整理筆記的時候youtube剛好放到這首歌,
超適合當這堂課的主題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