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跡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318 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5)--服貿立院公聽會-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




看完了整篇服貿,我必須承認其他的東西我不怎麼理解。

我最理解的社會服務業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反對(旁人驚訝貌~~)
唯一擔心的是目前許多社會服務業屬於「政府委辦方案」性質(包含身心障礙及老人福利機構),那未來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政府委辦方案」將委託給「中資」的廠商呢?這樣在邏輯上會不會有點怪怪的?

但我堅決反對的3樣開放:
1.印刷及其輔助服務業
2.郵寄名單編輯服務業
3.電信服務業第二類電信事業--特殊業務
(1)存轉網路服務
(2)存取網路服務
(3)數據交換通信服務

其中郵寄名單編輯服務業對我而言擔心的是個人資料外洩的問題。
(我可沒有樂觀到認為中共政權或維護個人隱私權或保護個人資料到什麼程度)
而印刷業及電信服務業,我在意的與張天立先生在意的相同。
廣義上而言,這兩個產業都算是「媒體」的一部分,是「資訊取得的來源」。

我們要怎樣信任一個極權國家,一個多數出版社都是公辦、電視台都是公營、電信公司都是國營企業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出版社、電視台和電信公司能夠秉持第四權的原則善盡媒體應盡的義務?

如果今天這個極權國家轄著大資本托拉斯進入了台灣的媒體市場(印刷、通路、網路),馬上我們會看見7-11以時間、金錢換取空間,最後殲滅巷口雜貨店的現象發生在媒體產業(要談「獨立書店經營的多好多好」的人一定是自己沒有經營過獨立書店。雖然我也沒有,但我知道我的朋友為了搞獨立書店可是"割肉"在幹的~現在可還沒有中資書店來台灣呀!)。

我娘說,「沒有人會喜歡老共那一套的。」

我想和娘親說的是:
所謂的喜歡只出現在「有選擇權的時候」,就像我們不會去思考「人喜不喜歡呼吸」一樣。

當全世界只有白米可以吃的時候,就不會有「我喜歡吃飯還是吃麵的問題。」
而當我們的下一代如果走進便利商店只剩下中國時報可以看的時候,也就不存在所謂「不喜歡中國時報」的問題。當我們的子孫的生活中只剩下「老共」那套東西時,也就無所謂「喜不喜歡老共那套東西」了 。


民主政治的確沒有效率,的確浪費錢又浪費時間,但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人民有「選擇」的權利。而且人民「知道」自己有選擇的權利(運不運用,用得好不好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掌控媒體,就是掌控了「詮釋世界」的方式。當「老共」掌握了媒體,獨佔市場時,「選擇」也就不存在了。

就算台灣的「主流」媒體再被財團綁架、再把閱聽人當成xx,只要我們還有「選擇」的可能性,只要我們不容許具特定政治目的的中資媒體進入台灣(別再說中共對我們多好多讓利,所有現在的讓利都只是為了未來的統一)。台灣就可以避免大半的媒體壟斷風險。因為只要網路有通,我們有臉書、有電子書、有各種新興媒體作為訊息流通的工具。

服貿簽署的整個歷程最可惡的事情就是被多數人民"選擇"的政治人物完全無視於人民的託付與期待,以自己的意志取代多數人民的意志,而正透過政治權力與程序剝奪著多數人民的選擇權(現在正在進行式)。

反對媒體壟斷;
反對黑箱服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