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跡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318 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1)-- 關於「國會殿堂」



前言:
 這是一個充滿社會運動的時代.

自去年反媒體壟斷/反核/大埔案後,服貿案終於成為媒體的焦點了.
感謝這群大學生讓我們終於有比較機會看見「淺顯易懂」的服貿說明. 
這一陣子應該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此留作紀錄。
 ------------------------------------------------------------------------------------------------- 

關於所謂的「國會殿堂」。 

請容我用一個基督教的比喻:
所謂的「教會」,並不是指教堂的那個房子、牧師的祭壇或十字架那交錯的木條;
有神在的地方、尊主為大的地方,才是「教會」。 
所謂「國會殿堂」,並不是指中山北路那棟建築、立法院院長的主席台或那塊掛在門口的匾額;
代表「人民」的地方、以「民意」為依歸的地方,才是「國會殿堂」。 

今天媒體所謂的「亂象」代表著台灣「代議政治」的失敗。
人民一票一票選出的代表竟然無視多數人民的意見,以「黨主席」的一人意見為依歸.
「亂象」也代表著「直接式民主的失敗」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總統竟然要求立法院無視「程序正義」,以自己的想法決定法案要通過的時間,無視多數民意期待對協定有更多公開,透明的討論. 

「亂象」代表著人民生氣了。對政客生氣,也對自己生氣。
生氣政客的蠻幹;生氣自己對政客的縱容及過往對政治的冷漠。 

有人要說,「這個政府是我們自己選的,所以大家都有責任,就運用選舉機制把它換掉就好了,不用這樣抗爭」。
在教學原理裡面對所有老師的指導都是:學生做的事情要即時回饋,回饋的越慢,學生越無法將自己的行為和回饋連結。從這個角度來看,透過選舉機制政黨輪替當然是重要的,但現在的抗爭,生氣更是重要。 

如果我們今天不發聲、不抗爭,不生氣給這些政客看、不讓這些政客「記住」我們才是國家的主人,政黨繼續不斷輪替,政治人物繼續「黨意高於民意」,以「主席」馬首是瞻,不用等中共統一,台灣將直接走回寡頭政治的老路。這才是民主政治的滅亡。

維護一個「殿堂」很花錢的。無法代表民意的「國會殿堂」,拆了比較「拚經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