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跡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電影」白色榮光1、2(有雷)



其實這兩部電影看很久了,不過一直沒有靜下來寫心得。或許是其中所討論的「醫療倫理」問題太過沈重;或許純粹只是自己懶惰而已。

第一集看完的"餘味"是很糟糕的。
電影的節奏感覺怪異,阿部寬刻意的搞笑讓我覺得突兀(或許原著小說裡就是這麼突兀吧,不然這個大叔難得那麼難笑~)。大概看到2/3的時候原本以為醫師的眼疾是造成病人死亡的元兇,但最後又跳出反社會人格的麻醉師。看到麻醉師說明自己的犯案動機時,總覺得雞皮疙瘩都快要掉光光了。

不過第二集很好看--雖然撒狗血了點,但還是很好看。
如果說第一集點出了醫師的脆弱,第二集的「染血將軍」點出了醫師的「信念」。

場景架設在急診室,比第一集的外科手術室更能夠直接面對「生、死」這兩件事。
當大批的患者湧入,誰先救?誰可以等一等?又有誰「已經沒救了」??
當下的判斷足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除了第一線的急診室醫師以外,誰能夠分擔這生命的重量?
又是誰得去告訴心急如焚的家屬:「你的家人已經不幸過世了。」

而為了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個案,急診室醫師仍須在長期人手不足的壓力下盡力搶救。
但搶救回來的生命,真的會讓人比較珍惜嗎?
急診室只能挽救生命,卻不能挽救破碎的心。

相較起「精神醫療中心」來說,「急診室」完全就是一個賠錢單位。但對於病人來說,哪一種比較需要呢?現代日本逐漸面臨到「現場醫師」不足的困境(如小兒科醫師、內科醫師、急診室醫師等),進而影響國民的健康品質。其中一個原因也就是因為這些科室經常是「不賺錢」的單位而被醫院裁撤。為了讓醫院能賺更多的錢,醫者放棄了自身「救死扶傷」的初衷。而這樣的「醫院」,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

雖然我覺得「所有的患者都收,絕對不拒絕患者」這個想法太過理想性,
但速水醫師並不是只會說大話而已。他紮紮實實的為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出了準備。
人員的訓練、物資的整備,甚至為了凸顯急診室的困境,連自己都利用了下去(這就是劇情的主線了~!)

阿部寬和竹內結子仍感覺像是跑龍套,但堺雅人和他的急診室團隊把這整部片子帶出了熱血中有戲謔,沈重中有溫暖的影片氛圍。

因為沒看過第一集幾乎不會影響第二集的觀影感受,所以建議直接看第二集~!(這樣做對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