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跡

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雨水

*雨水大約在每年的2/18-2/20。北半球日照增加。海洋暖濕空氣和大陸冷空氣較量,導致多雨。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春雨貴如油】。

*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頭牙,吃潤餅。做牙(迎枒)

*雨水降雨增加,寒濕之邪困擾脾臟。須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

*【倒春寒】,老人預防血壓高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小孩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雨水養生宜食粥。脾胃虛弱,粥較易消化。如枸杞粥、紅棗粥等。飲食注意調養脾胃和去除風濕。

*降雨增加空氣濕潤,濕氣入體容易造成脾胃損傷。肝木嗑脾土。肝木太過亢奮或太過抑鬱,都會影響脾土的功能。造成消化系統疾病。注意肝氣疏泄條達,和肝養胃、健脾益氣。

*甜椒、四季豆、芥菜。

*【春捂】: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不要突然減少衣物。

*老人宜保暖:【春末不可令被寒,寒即傷肺,令鼻塞咳嗽】。<<壽親養老新書>>【寒從足來,冷從腿來】,注意下半身保暖。

*孫思邈<<千金方>>:【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可吃韭菜、羅波、香椿、茼蒿、春筍......等綠色蔬菜類。

*去溼藥浴:藿香9g、石菖蒲9g、蒼朮9g、防風9g、佩蘭9g、薰衣草6g、迷迭香6g、海鹽50g。放到白布袋裡,足浴或半身浴。

*艾絨薰香:

在健康尚可的情況下,若身體仍有水腫,在中醫上會認為是【陽氣不足】,無法保持身體平衡,濕邪過重。可試試看艾絨薰香。

艾條灸:用火點燃後,在腳部小腿內側皮經的穴位(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等穴)來回暖熏,或從大腳趾至膝蓋內側整道來回熏灸。手不可以著重合谷、列缺、支溝等穴位,或由大拇指、手腕到手肘來回熏灸。

*教案搭配:五行五色湯圓、艾草條、藥浴包

<<時間之書,二十四節氣,與萬物作息同步的大地時間>>余世存

<<跟著節氣養生>>許承翰
<<女人專屬--最溫柔的節氣養生>>杜丞蕓

<<台灣傳統青草茶植物圖鑑>>李幸祥

沒有留言: